English

坚持新闻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2000-05-26 来源:光明日报 李宝善 我有话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迈出了很大步伐,推动新闻事业空前繁荣发展。

新闻事业的改革,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西方国家一些人对中国的新闻改革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们在不断攻击我们党和国家新闻政策的同时,竭力兜售西方的新闻理念和新闻体制,把中国全盘“西化”的突破口寄希望于新闻方面。国内也有人不时提出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观点和主张。

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是政治上清醒和坚定的基础,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新闻和新闻事业的属性以及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自觉坚持新闻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闻是重要的社会意识形式

新闻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新闻是报道事实的,而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新闻通过对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直接、全面、综合地反映着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没有任何一种形式能够像新闻这样,迅速快捷、连续不断、包罗万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新闻就是社会历史的记录。

新闻又是观念的产物。客观事实并没有价值特征,但新闻在报道事实则必然包含着对事实的评价,反映着价值观的差异,纯粹客观的报道是根本不存在的。大千世界,无数事实,不可能也不需要有闻必录。新闻、旧闻、不闻,从来就是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的三种基本的新闻形态。新闻报道通过对事实的取或舍、抢或压、详或略甚至真或假,通过消息、评论、标题、图片、编排甚至字体、花边等形式,体现着报道者的价值观,使受众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着报道者的思想和观点。新闻媒体每日每时报道的事实是各不相同、不断更新的,但报道中所体现的思想和观点却是一以贯之、各成体系的。

由此可见,新闻不仅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且是在一定思想理论和价值观指导下,经过对客观事实专门的提炼加工,对社会生活的比较系统、定型、自觉的反映。新闻同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科学等一样,是重要的社会意识形式。新闻以“用事实说话”为自己的鲜明特点,所表达的往往是一种“无形的意见”,对受众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其他意识形式所不能取代的。

新闻事业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形式,就是该社会的意识形态,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范畴。新闻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是观念上层建筑。作为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总称的新闻事业,是新闻这种意识形态的“物质附属物”,虽然不能等同于国家机器,但也是社会上层建筑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能动地反作用于自己的经济基础。现代新闻事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天的新闻事业,规模庞大,每日每时都在迅速、全面地反映着社会经济生活,反映着作为经济的集中体现的社会政治生活,比哲学、艺术、道德等意识形态更直接、更强烈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社会生活施加着巨大的影响和强有力的干预。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把报刊视为与国家元首、国民议会并存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第三种权力”。在西方国家,新闻舆论被称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之后的“第四权力”。

我国新闻事业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基本特征:

第一,新闻事业归全民所有,亦即归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国家所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新闻事业的主人,新闻机构都由全民所有制组织出资创办,在根本上归国家所有,真正成为人民的事业。这是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区别。

第二,新闻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上不存在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和集团。新闻事业有着共同的指导思想、政治方向和价值追求,各个政党、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不同的新闻机构,各自联系一定范围的群众,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也有竞争,广泛反映各方面社会舆论,共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新闻事业的国有性质,决定了新闻从业人员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新闻机构不以追逐商业利润为最高目标,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此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三,新闻自由和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获得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新闻事业的国有性质,都使新闻事业从根本上摆脱了私人资本的控制,不再是资本家赚钱的工具,也不再是不同政党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的工具,而真正成为人民的喉舌,大多数人民的新闻自由能够真正实现,新闻报道能够真正做到客观公正。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有着其他性质的新闻事业无可比拟的正义性和优越性。只有坚持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确保其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

新闻体制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方面

在社会上层建筑中,政治思想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居于核心地位,影响和制约着上层建筑的其他组成部分,包括新闻和新闻事业。任何社会的新闻活动无不受到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及国家政治体制的指导和制约。政治体制决定着新闻体制,新闻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方面。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要求把坚持党的领导、发展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体制的根本原则。

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是人民利益最忠实、最集中的代表者,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私利。这就决定了新闻事业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新闻工作的指导,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确保各级各类新闻机构的领导权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党通过委派到新闻机构的负责人,通过新闻机构内部的党组织,通过新闻队伍中的党员和围绕在党组织周围的积极分子,通过他们的积极工作和带头作用,认真贯彻党的新闻宣传方针,严格执行党的新闻宣传纪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党支持政府有关部门依法管理新闻事业。

牢牢把握新闻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我国的新闻体制,包括新闻机构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等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逐步克服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种种弊端,初步形成了竞争激励机制,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增强了新闻事业的发展活力,促进了新闻事业的空前繁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继续推进,新闻事业的改革还要继续推进和深化。

应当看到,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坚持新闻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对于坚持党和国家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新闻事业的改革,一定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改革要有利于增强新闻事业的活力,调动和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新闻体制的特点和优势,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

深化新闻改革,一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确保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二要坚持新闻事业的国有性质,正确处理国有资产同其他社会资金的关系,确保新闻媒体掌握在党和国家手中;三要坚持改革的力度与管理的完善程度相适应,正确处理积极主动同慎重稳妥的关系,确保改革健康有序进行。改革的重点应放在:调整和优化新闻事业结构,控制总量,提高质量,治散治滥,增进效益;改革新闻机构内部管理体制,克服机关化弊病,引入企业化机制,激发活力,调动和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搞活新闻事业经营机制,面向市场,鼓励竞争,提高经营水平,增强经济实力;推进集团化,培育和扶持国有大型传媒集团。

深化新闻改革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要积极试点,取得经验,稳步推进,严格纪律,防止一哄而起。这样,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就一定能够开创新的局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